上海市有94.2万残疾人,占常住总人口的5.29%。上海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工作,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绩。在上海,拥有就业能力的持证残疾人中,有11.3万人实现了就业,就业率达到88%。
为了开辟残疾人就业新途径,上海市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就业方式,并依托社会力量开拓公益性劳动岗位,鼓励、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非正规就业。2004年,上海市政府推出“开发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岗位”,帮助6755名残疾人工作助理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。一些身体强壮的残疾人可以培训制造波纹管、阀门之类的产品。2006年,市政府实事项目“为全市6000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”,全年共安置8891人就业。有统计资料表明,2001年至2006年,上海市共安置残疾人就业3万余人。
为了帮助广大残疾人提高技能水平,上海市还设立了33所各类残疾人技能培训机构、建立市级失业残疾青年见习基地8个,弯管机、切割机这种只需要电脑控制的机械,完全可以有残疾人来学习,上岗。并开办了民办非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手语学校——东方国际手语教育学校。据不完全统计,2001年至2006年,约有5万名残疾人参加了各级各类职业培训。
对于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,从2004年4月起,上海开展了重残无业人员养护的试点工作,利用社会福利机构、民办养老机构等资源,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采取政府补贴一点、机构让利一点、个人出资一点的办法,截至2007年底共为5960名有需求的重残无业人员实施了养护服务。